15121093650
WORK
消防系统、服务内容、消防产品

青浦区重固企业安全隐患100条

日期:2025-04-27 访问:2136次 作者:admin

以下是针对企业运营的 100条常见安全隐患,涵盖生产、消防、电气、设备、管理等多个领域,供企业自查与整改参考:


一、电气与消防安全(20条)

  1. 配电箱未上锁或内部积尘、杂物堆积。

  2. 电线私拉乱接,未穿管保护或线路老化。

  3. 电动工具绝缘层破损,未定期检测。

  4. 插线板串联使用或超负荷运行。

  5. 消防通道被货物、设备堵塞或占用。

  6. 灭火器过期、压力不足或配置类型错误(如油类火灾配水基灭火器)。

  7. 消火栓无水、水带缺失或接口锈蚀。

  8. 烟感、温感探测器被遮挡或故障未修复。

  9. 应急照明灯、疏散指示标志损坏或断电失效。

  10. 防火门闭门器损坏,常开状态或密封条脱落。

  11. 仓库未使用防爆灯具或开关。

  12. 动火作业未办理许可证,现场无监护人和灭火器材。

  13. 电焊机未接地,焊渣引燃周边可燃物。

  14. 厨房油烟管道未定期清洗(油垢堆积)。

  15. 易燃液体(酒精、溶剂)未存于防爆柜,挥发气体无通风。

  16. 气瓶未固定存放,氧气与乙炔瓶安全距离不足(<5米)。

  17. 电动自行车在室内充电或电池过夜充电。

  18. 配电房堆放杂物,未配备绝缘垫和灭火器。

  19. 电气设备长期待机,下班后未切断电源。

  20. 未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或漏电保护装置。


二、设备与机械安全(20条)

  1. 冲压机、切割机等设备防护罩缺失或失效。

  2. 设备传动部位(皮带轮、齿轮)未安装防护装置。

  3. 特种设备(锅炉、压力容器)未定期检验或操作人员无证上岗。

  4. 起重机吊钩防脱装置失效,钢丝绳断股未更换。

  5. 高空作业平台护栏缺失或未系安全带。

  6. 砂轮机未安装托架或护目镜,操作者站位不当。

  7. 设备急停按钮故障或标识不清。

  8. 叉车超速行驶、载人行驶或未安装倒车警示。

  9. 数控机床加工时未关闭防护门。

  10. 气动工具气压过高,管路老化漏气。

  11. 设备接地线松动或未连接。

  12. 高温设备(如熔炉)周边未设隔热层或警示标识。

  13. 设备维修时未挂牌上锁(LOTO),误启动风险。

  14. 传送带跑偏、打滑未及时调整。

  15. 液压系统漏油,地面油污未清理(滑倒风险)。

  16. 激光设备未配备护目镜或隔离区域。

  17. 注塑机模具未固定,合模区域无光栅保护。

  18. 空压机储气罐安全阀未定期校验。

  19. 设备噪音超标(>85分贝),未配发耳塞。

  20. 自动化设备安全光幕失效或人为屏蔽。


三、作业行为与操作安全(20条)

  1. 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或脚手架未经验收。

  2. 有限空间作业未检测气体、无通风和监护。

  3. 带电作业未穿戴绝缘手套、绝缘鞋。

  4. 搬运重物姿势错误(弯腰代替屈膝)。

  5. 操作旋转设备戴手套或长发未束起。

  6. 化学品分装未佩戴护目镜和防毒面具。

  7. 未执行“停机-断电-挂牌”流程直接维修设备。

  8. 使用易燃溶剂擦拭设备时周边存在明火。

  9. 叉车超载或货物遮挡视线行驶。

  10. 攀爬货架取物未使用登高梯。

  11. 实验室未执行“双人双锁”管理危险品。

  12. 未对承包商进行安全交底,现场监管缺失。

  13. 员工疲劳作业或连续加班超时。

  14. 使用压缩空气吹扫身体或设备粉尘。

  15. 未按规程操作高温、高压设备。

  16. 手部进入设备危险区域(如冲床模区)。

  17. 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(如“当心触电”“禁止烟火”)。

  18. 交叉作业无统一指挥,工具材料高空抛掷。

  19. 未配备急救箱或员工不掌握急救技能。

  20. 违规使用手机分散注意力(如驾驶叉车时)。


四、化学品与危险品管理(15条)

  1. 危化品未分类分区存放(如酸与碱混放)。

  2. MSDS(安全技术说明书)缺失或员工未培训。

  3. 剧毒化学品未实行“五双”管理(双人收发、双人保管等)。

  4. 化学品容器标签脱落或内容不清晰。

  5. 废液未分类收集,随意倾倒下水道。

  6. 易燃气体泄漏报警器故障或未覆盖死角。

  7. 实验室内试剂瓶敞口放置,挥发气体无排风。

  8. 危险品仓库未设置防爆通风和防静电设施。

  9. 使用不明成分或过期化学品。

  10. 危化品运输车辆无资质,装卸过程无监护。

  11. 粉尘作业场所未安装除尘系统(如木屑、铝粉)。

  12. 氧气瓶与油脂接触,乙炔瓶卧放使用。

  13. 危险废弃物未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。

  14. 使用后的化学品空桶未彻底清理。

  15. 未制定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或演练不足。


五、环境与职业健康(15条)

  1. 车间通风不良,有害气体(甲醛、苯系物)浓度超标。

  2. 粉尘作业未配发防尘口罩或滤棉未更换。

  3. 高温作业区域未提供清凉饮料或休息区。

  4. 强光作业(焊接)未配备遮光帘或护目镜。

  5. 噪音区域未设置隔音罩或未配发耳塞。

  6. 员工接触致癌物质未定期职业健康体检。

  7. 辐射设备(X光机)未设置屏蔽层或监测仪。

  8. 地面积水、油污未及时清理(滑倒风险)。

  9. 照明不足(如仓库、车间角落)。

  10. 密闭空间(地下室、储罐)缺氧无检测设备。

  11. 员工长期重复动作导致肌肉骨骼疾病(如流水线)。

  12. 未提供符合标准的劳保用品(如防砸鞋、防切割手套)。

  13. 消毒剂(如臭氧、紫外线)使用不当造成伤害。

  14. 生物实验室未配备生物安全柜或废物灭菌设备。

  15. 未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。


六、管理与制度漏洞(10条)

  1. 安全责任制未落实,无专人负责区域安全。

  2. 未建立隐患排查台账或整改未闭环。

  3. 应急预案照搬模板,未结合企业实际。

  4. 未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或演练走过场。

  5. 新员工未接受三级安全教育直接上岗。

  6. 特种作业人员(电工、焊工)证件过期。

  7. 未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或保额不足。

  8. 安全投入不足(如设备老化但未更换)。

  9. 未与外包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或明确责任。

  10. 事故瞒报或未按“四不放过”原则处理。


整改方向

  1. 分级管控:对隐患按风险等级(红、橙、黄、蓝)分类管理。

  2. 技术防控:加装物联网监测设备(如智慧烟感、气体探测)。

  3. 文化培育:通过安全月、知识竞赛提升员工意识。

  4. 外包监管:将承包商纳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。

提示:企业需结合行业特性(如化工、建筑、物流)细化排查,定期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审计,确保合规运营。